笔迹鉴定服务网
BI JI JIAN DING FU WU WANG

笔迹鉴定特征的分类

153
发表时间:2021-03-02 10:59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笔迹鉴定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规定了笔迹鉴定中笔迹特征的种类。

本部分适用于文件鉴定中笔迹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1986-12-2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95-12-2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03-2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年4月7日发布国家语言文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出版署)

《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布)

《汉字部首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自,2009年5月1日实施)

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自2009年5月1日实施)

GB/T12200.2-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02部分:汉语和汉字

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SF/ZJD0201001-2010文书鉴定通用规范第1部分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1GB/T12200.2-94汉语信息处理词汇02部分:汉语和汉字中确立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

3.1.1笔画:构成楷书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汉字最基本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折等。

汉字笔画的名称见附录A:《汉字笔画名称表》。

3.1.2笔顺:书写每个汉字时的笔画的次序和方向。现代汉字的笔顺可参见《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汉字笔顺书写的规则见附录C:《汉字笔顺规则表》。

3.1.3笔数:构成一个汉字或汉字部件的笔画数。SF/ZJD0201002-2010

3.1.4汉字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现代汉字部件按是否成字可分为成字

部件与非成字部件。

3.1.5部首:一部分可以成批构字的部件。凡含有某一部件构成的字在字典中均排列在一起,该部件

作为领头单位排在开头,成为查字的依据,称为部首。部首多由形旁构成。汉字的部首规范参见1983

年颁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2009年颁布的《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

首归部规范》。

3.1.6偏旁:合体字的构字单位的传统称呼。旧称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部件构成)左为偏,

右为旁,现在统称偏旁。偏旁本为独体字,在古代汉字中偏旁一般与单独成字时形状相同,现代汉字偏

旁有一些变化。汉字偏旁的名称见附录B:《汉字偏旁名称表》。

3.2SF/ZJD0201001-2010文书鉴定通用规范第1部分文件鉴定通用术语中确立的及以下术语和定

义均适用于本部分

3.2.1书写活动:书写活动是人类言语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运用语言,通过手写文字记录信息与

表达思想的一种书面言语行为。

3.2.2书写符号系统:指书写活动中用于记录信息与表达思想的一切文字、符号、图形、绘画等书写

形象系统的总称。

3.2.3书写工具:指书写活动中形成笔迹的造型体的总称。常见的书写工具有钢笔、圆珠笔、墨水笔、

毛笔等。

3.2.4书写承载物:指书写活动中通过书写工具在其上形成有色或无色书写符号系统的各种物体的总

称。常见的书写承载物有书写纸、打印纸等各种纸张。

3.2.5书写规范:指国家规定的书写符号系统的书写和使用标准、规范、规则等。如1986年新版的《简

化字总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的汉字的正写法;《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附录A汉字笔顺规则等。

3.2.6书写技能:指个人掌握与运用书写符号系统进行书写、表达思想的技巧和能力。

3.2.7书写水平:指从笔迹中反映出的书写人书写能力和技巧及审美品位的高低和优劣程度。书写水

平根据高低和优劣程度可分为极高、较高、偏高、中等、偏差、较差、极差等级别。

3.2.8书写速度:指书写活动中书写人通过书写运动器官控制书写工具进行书写运动的速度。书写速

度根据快慢程度可分为潦草、较快、偏快、中等、偏慢、较慢、缓慢等级别。

3.2.9书写力度:指书写活动中书写人通过书写运动器官控制书写工具进行书写运动的运笔压力与加

速度。书写力度根据笔压力的大小程度可分为极重、较重、偏重、中等、偏轻、较轻、极轻等级别。

3.2.10书写控制能力:指书写活动中书写人通过书写运动器官控制书写工具进行书写运动的能力。书

写控制能力与书写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根据程度可分为极高、较高、中等、较低、极低等级

别。

3.2.11书写习惯:指书写人在书写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有的书写动力定型体系。SF/ZJD0201002-2010

3.2.12书写模式:指由书写方法、运笔方式、字体、字形、书写速度等因素综合反映出的书写人特定

的书写形式,如按照字体可分为楷书体模式、行书体模式、草书体模式等;按照书写速度可分为慢写模

式、快写模式、速写模式等;按照书写方法和运笔方式可分为简写模式、繁写模式、略写模式、缩写模

式、连写模式等。

3.2.13笔迹:又称手迹或手写字迹。指书写人利用书写工具、按照一定的书写规范通过书写活动外化

成的文字、符号、绘画等书写符号系统,它能客观反映出书写人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特点,是笔迹鉴

定的对象。

3.2.14检材字迹:需要进行鉴定的可疑笔迹。

3.2.15样本字迹:供比较、对照的笔迹。

3.2.16笔迹种类:指笔迹根据不同文种、形成方式、形成机制等划分的各种类型。笔迹种类按照文种

可分为:汉字笔迹、拼音文字笔迹、数字符号笔迹、绘画笔迹等;按照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正常笔迹和

非正常笔迹,非正常笔迹又分为:条件变化笔迹、冒名笔迹、伪装笔迹、摹仿笔迹等。

3.2.17正常笔迹:书写人在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下,在通常的书写条件下书写形成的字迹。

3.2.18非正常笔迹:书写人在非正常状态或非通常的书写条件下书写形成的字迹。一般包括:条件变

化笔迹、伪装笔迹、摹仿笔迹、伪造笔迹等。

3.2.19条件变化笔迹:书写人在非正常生理、心理状态下,或在非通常书写环境、条件下书写形成的

非正常笔迹,如老年人笔迹、特殊病态笔迹、特殊书写工具形成的笔迹等。

3.2.20冒名笔迹:书写人未采用任何摹仿手段、直接冒用他人的名义书写形成的笔迹。

3.2.21伪装笔迹:书写人试图改变自身的书写习惯,故意采用某些特殊的书写方式书写形成的非正常

笔迹。常见的伪装手段有故意改变书写速度,故意改变写法、结构、字形、搭配、笔顺、运笔等,某些

情况下也有采用各种摹仿手段进行伪装的。

3.2.22摹仿笔迹:书写人仿照他人的笔迹书写形成的非正常笔迹。摹仿笔迹根据采用的手段通常可分

为临摹笔迹、套摹笔迹、记忆仿写笔迹等。

3.2.23临摹笔迹:书写人对照被摹仿人的笔迹,边看边写形成的非正常笔迹。

3.2.24套摹笔迹:书写人利用被摹仿人的笔迹采用直接套描方式或勾描后再描写的方式书写形成的非

正常笔迹。

3.2.25记忆仿写笔迹:书写人先对被摹仿人的笔迹进行比较分析、并练习仿写,然后脱离摹本凭记忆

仿写形成的非正常笔迹。

3.2.26笔迹特征:指书写人的书写技能、书写水平和书写习惯特点在笔迹中的具体反映。笔迹特征是

笔迹鉴定的客观依据。

4笔迹特征的种类

4.1书写风貌特征

又称书写风格。指通过整篇字迹的谋篇布局、字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点、书写速度和力度的变化、SF/ZJD0201002-2010

笔画质量等因素综合反映出的书写人的书写技能、书写水平、书写控制能力的概貌特点。

4.2布局特征

指通篇字迹谋篇布局的特点或局部字迹的排列组合关系。具体表现在段、行、字、符号之间及其相

互之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轴线和基线方向、角度;字间和行间的疏密;字与字或符号之间的比例关系;

字或符号与格线的关系;行缩进、突出特点;抬头、落款的位置;页边、页脚、页眉的宽窄、形态等。

4.3写法特征

又称字形特征。指单字及符号的基本构造和书写方法,构成汉字字形的要素是笔画、笔数及汉字部

件的位置关系等。字形按照繁简可分为简化字、繁体字;按照规范性可分为规范字、非规范字、异体字、

旧体字等;按照正误可分错字、别字等。规范字可参见《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1986-12-22国

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03-2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

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非规范汉字如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

案)》中简化的汉字(简称“二简字”);异体字可参见修订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可参见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新旧字形对照表》等;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可参见《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正

词法可参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

4.4形体特征

又称字体特征。指单字的基本形状和体式,包括单字的体式、大小、形状及倾斜方向、角度等。单

字的体式如楷书体、行楷体、行书体、行草体、草书体等;单字外部形状如长、方、扁、圆、椭圆、不

规则形状等。

4.5结构特征

指某些固定搭配的单字之间(如签名、日期等),以及单字的偏旁、部首、笔画之间的空间布局和比

例关系。如单字各部件之间的左右、上下、里外、包围等结构特点,及各部件之间、笔画之间具体的搭

配比例关系等。规范的汉字笔画、偏旁名称参见附件A《汉字笔画名称表》、附件B《汉字偏旁名称表》,

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及比例关系参见附件D《汉字间架结构表》。汉字的部首规范参见1983年颁布的《汉

字统一部首表(草案)》、2009年颁布的《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

4.6笔顺特征

指构成单字的各部件之间、单字笔画之间及字与符号之间的书写次序和方向。现代汉字的规范笔顺

可参见《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汉字笔顺书写的规则见附录C:《汉字笔

顺规则表》。

4.7运笔特征

指起、行、收笔一个完整的书写过程或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书写过程中反映出的书写方向和角度、书

写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特点在笔迹中的综合反映,以及书写过程中在笔画的起、收、转、折、连、绕、顿、

提、摆、颤、抖、拖、带等细微书写动作处反映出的书写方向和角度、书写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特点。

4.8笔痕特征

指书写过程中书写工具在字迹笔画中形成的综合反映书写工具结构特点和书写人书写动作特点的SF/ZJD0201002-2010

痕迹特征,如用圆珠笔书写形成的油墨露白、堆积、间断、分裂等,其出现的部位、形态、分布特点。

笔迹鉴定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区分书写工具形成的“笔痕特征”与因书写条件或伪装、摹仿形成的非正

常笔迹的变化特征。SF/ZJD0201002-2010

附录A汉字笔画名称表

笔画名称例字笔画名称例字

丶点广乛横钩写

一横王横折钩月

丨竖巾横折弯钩九

丿撇白

横撇弯钩那

捺八ㄋ横折折折钩奶

提打

竖折折钩与

ㄑ撇点巡

竖弯四

し竖提农横折弯沿

横折提论┐横折口

亅弯钩承∟竖折山

亅竖钩小ㄥ撇折云

乚竖弯钩屯

横撇水

斜钩浅

横折折撇建

卧钩心

竖折撇专SF/ZJD0201002-2010

附录B汉字偏旁名称表

形状名称例字形状名称例字

冫两点水次、冷、准止止字旁武、

冖秃宝盖军、写、冠户户字旁扇、

十十字儿华、礻示字旁祖、

讠言字旁论、计、识王王字旁琅、

刂立刀旁制、别、剑木木字旁村、杜、极

八八字旁谷、分、公车车字旁辆、输、轻

人人字头仓、全、合日日字旁暇、明、暗

厂厂字旁原、压、历曰冒字头冒、暑、显

力力字旁努、父父字头爹、斧、釜

又又字旁艰、牜牛字旁牵、特、物

亻单人旁侵、攵反文旁敏、故、

卩单耳刀却、斤斤字头新、

阝双耳刀陆、爫爪字头爱、

廴建字旁延、月月字旁腹、肋、膛

勹包字头甸、穴穴宝盖穿、空、窟

厶私字儿参、立立字旁竖、

匚三框儿医、目目字旁盲、瞳、盯

冂同字框网、田田字旁男、胃、累

氵三点水泸、石石字旁研、砂、磊

彡三撇儿彤、矢矢字旁矮、

忄竖心旁悄、疒病字旁疼、

宀宝盖儿宜、衤衣字旁衬、

广广字旁底、钅金字旁错、

夕夕字旁梦、罒皿字头蜀、

辶走之旁邀、皿皿字底孟、盖、

寸寸字旁封、禾禾木旁秋、秀、秒SF/ZJD0201002-2010

扌提手旁拖、白白字旁泉、

土提土旁地、鸟鸟字旁鸭、

艹草字头药、米米字旁粒、糕、料

大大字头套、西西字头栗、要、

小小字头肖、页页字旁顷、

口口字旁唱、舌舌字旁乱

囗方框儿国、缶缶字旁缸、缺、

门门字框阅、耳耳字旁耽、职、

巾巾字旁师、虫虫字旁蛹、

山山字旁峡、虍虎字头虑、虚、虎

彳双人旁徐、竹竹字头管、篮、

犭反犬旁猪、舟舟字旁船、

饣食字旁饱、走走字旁赵、

尸尸字头屡、足足字旁距、踞、跳

弓弓字旁张、角角字旁触、解、

孑子字旁孩、身身字旁躲、

女女字旁妈、鱼鱼字旁鲜、鳄、鳔

纟绞丝旁绒、隹隹字旁雀、

马马字旁骝、雨雨字头露、霜、零

灬四点底热、齿齿字旁龄、

方方字旁旅、革革字旁靴、鞭、勒

手手字旁拜、骨骨字旁骼、

欠欠字旁欲、音音字旁韶、韵、

火火字旁灭、

心心字旁意、SF/ZJD0201002-2010

附录C汉字笔顺规则表

附录D汉字间架结构表

结构方式例字间架比例

独体结构米、日方正

品字形结构品、森各部分相等

思、华上下相等

霜、花上小下大上下结构

基、想上大下小

意、上中下相等

上中下结构

褒、裹上中下不等

村、联左右相等

伟、搞左窄右宽左右结构

刚、郭左宽右窄

街、坳左中右相等

左中右结构

滩、傲左中右不等

全包围结构圆、国全包围

医、叵左包右

庆、尾左上包右下

匀、句右上包左下

遍、建左下包右上

闻、闲上包下

半包围结构

函、凶下包上


分享到:
在线客服(2)
 
 
——————
热线电话
18506335653
微信扫码关注咨询